大斋期第三十天:以神的事为念
罗夏传道
各位亲爱的长辈弟兄姐妹,早安!
“每日甘泉,天天相劝”,欢迎您走进圣教堂的《每日甘泉》。按照福音年读经的顺序,今天4月8日我们要诵读的经文是《历代志下》19-21章。19章记述了约沙法虚心接受耶户对亚兰结盟一事的责备,随后进行了司法改革。第20章记载约沙法出色完成了引导百姓归向神的使命,另记载了神使约沙法大胜三国联盟以及约沙法过世的这些事件。第21章记录了犹大的第五代王约兰的统治,他是一位冷血无情的恶王。
今天是大斋期的第三十天,我们一起思想《路加福音》2:46-49的经文:
过了三天,就遇见他在殿里,坐在教师中间,一面听,一面问。凡听见他的,都希奇他的聪明和他的应对。他父母看见就很希奇。他母亲对他说:“我儿,为什么向我们这样行呢?看哪,你父亲和我伤心来找你。”耶稣说:“为什么找我呢?岂不知我应当以我父的事为念吗(或作“岂不知我应当在我父的家里吗”)?”
《路加福音》首次提到耶稣在童年时所发生的一件事,即他十二岁时与父母一同去耶路撒冷的难忘经历。按照律法要求所有犹太男人每年去圣殿守三次重要的节期,即逾越节、五旬节和住棚节。约瑟和马利亚是敬虔的人,每年的逾越节他们都上到耶路撒冷。在耶稣12岁那年他们照常去圣殿守节,在回来当天的路上发现耶稣不在,于是花一天时间折回圣城,再花一天的时间找耶稣。就像所有遗失孩子的父母一样,他们一路饱受煎熬,最后,他们在圣殿的院内找到了他,只见孩童耶稣“坐在教师中间,一面听,一面问”(参2:46)。马利亚担忧心切,慈爱地责备了耶稣,告知他让父亲约瑟和马利亚伤心了。而耶稣的回答令人尊敬而又惊讶:“为什么找我呢?岂不知我应当以我父的事为念吗?”这一句经文也可以翻译为:“岂不知我应当在我父的家里吗?”两者译文有些差别,但其中所表达的思想却是一致的,主耶稣确认他圣子的身份以及他的使命,就是要遵行天父的旨意。所以面对马利亚责备,耶稣表明天父是他真正的父亲,所以他以父神的事为念是应该的,不用担心找不到他,因他理所当然在父神的家里。
在福音书中耶稣说的第一句话就是“岂不知我应当以我父的事为念吗?”,而在十字架上最后一句话是“成了”,所以耶稣的生命是一个完全顺服父神心意的生命,他一生的目的就是要成就神的旨意。我们从这个视角来看12岁的耶稣,会发现此时的他就是在为成就神救赎旨意装备自己。耶稣从小在父母身边到耶路撒冷过节,在他成年后遇到节期,他也是特地回到耶路撒冷去敬拜,他一生都在学习和践行敬拜。
从经文中看到,耶稣在圣殿中一面听、一面问,可以看到耶稣在圣殿中向教师交流学习,研究《圣经》。耶稣道成肉身,取了人的样式,就愿意按着人的能力和需要来学习神的话语。耶稣不是一出生就什么都知道,乃是如《圣经》说渐渐长大,充满智慧(参路2:40)。根据当时传统,犹太人的孩童3岁时断奶,而后才可穿有䍁子的衣裳,这个䍁子代表着要读上帝的话;5岁会给予其律法的概要问答,父母会与其儿女有简单的对答;6岁时要背十诫;8岁时要背《出埃及记》;10岁时背《申命记》;12岁时要背《摩西五经》并且归为律法之子。因着这样一个背诵熟悉经文的背景,所以耶稣基督在面对受试探时,能用《圣经》中的话语抵挡魔鬼、斥责魔鬼,福音书记载耶稣的教导时,他也常说:“经上记着说”。可见耶稣开始出来传道3年半之前,已有30年的时间预备。
各位亲爱的弟兄姊妹,我们看到耶稣的一生事奉中,都是“以父的事为念”,他将其看为生命中最重要最优先的事情。面对被卖死亡恐惧,在客西马尼园的耶稣祷告“不要照我的意思,只要照你的意思。”(参太26:39)顺服神的意思,以神的事为念是耶稣一生的宗旨,耶稣为此降生,为此学习装备,也为此舍命。今日的我们,既然成为了上帝的儿女,我们能否以父神的心意为念呢?盼望我们渴慕明白神的心意研读神的话语,盼望我们在主里的属灵生命渐渐长大,强健起来,充满智慧,又有神的恩在我们身上。感谢主,以父神的事为念的人,就是住在父神的家中!
我们一起来祷告:
慈悲荣耀的天父,
我们感谢你,
谢谢你救赎我们,
使我们成为你的儿女。
求你怜悯我们里面的小信和无知,
我们常因不明白神旨意而迷惘惧怕。
求你带领我们更多渴慕和学习你的话语,
求圣灵引导我们更好明白你的旨意。
求你赐我们顺服和信靠,
好使我们住在神的家中。
祷告奉主耶稣的名,
阿们!
愿神赐福您和您的家人!